中国科学院 ARP系统 继续教育网 English 邮箱登录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所务公开
关于申报 2018 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的公示
更新日期:2018-08-30  

        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的通知》(闽科奖办[2018]7)的公示规定:“提名推荐项目(人选)须在本地区或本部门以及前三名完成人所在工作单位公示相关的项目(人选)名称、提名推荐奖种、提名推荐单位、项目简介、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推广应用情况等。”现将 2018年我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拟申报的6个项目以及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申报的1个项目予以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拟申报的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63173796 联 系 人:陈白泉

附件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科技处
                                                                                                                                                                                        2018 830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羧酸配体构筑的晶态多孔材料及其功能化

主要完成人

曹荣、吴明燕、袁大强、黄远标、李伟金

主要完成单位

澳门银银河

提名推荐奖种

自然科学奖

提名推荐单位(专家)

澳门银银河

1、项目简介:

晶态多孔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易修饰的有序孔道结构,在气体吸附存储与分离、催化、能源、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开发新型晶态多孔材料并实现其多功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羧酸类配体构筑的晶态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柔性晶态多孔材料难以精准定向合成、催化活性位类型有限以及薄膜器件难以制备等关键科学问题,在羧酸类配体构筑的柔性晶态多孔材料的精准制备及多功能化、封装金属纳米高效催化、电化学法制备薄膜等方面取得了如下重要发现:

1)柔性晶态多孔材料的精准制备及多功能应用

利用取代基调控配体构象以及拓扑导向的合成策略,成功构筑系列了对外界温度和溶剂分子具有双重刺激响应行为的柔性智能晶态多孔材料,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可视化其双重刺激响应过程,阐明了其刺激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取代基调控配体构象的策略精确调控孔道结构和开放金属位点,获得了具有超高乙炔存储量的柔性多孔晶态材料;结合实验以及理论计算,首次提出孔道的尺寸和形状对超高的乙炔存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构筑多功能柔性晶态多孔材料,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柔性羧酸配体连接的手性不对称单元构筑了三维多孔非心晶态材料,获得了兼具良好气体吸附、铁电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多功能晶态多孔材料。

2)多孔材料限域的金属纳米颗粒催化

发展了系列将金属纳米颗粒封装在晶态多孔材料孔道内的方法;解决了反应中金属纳米颗粒的团聚与溢出的难点,大幅度地降低了贵金属使用量;首次将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晶态多孔材料作为纳米反应器并实现了高效异相催化吲哚的C-H活化反应;采用憎水性策略,建立了水相条件下催化C-H活化反应的新途径;实现了室温下水相氯代芳香烃脱氯反应、Suzuki反应;首次发现具有路易斯酸碱中心的羧酸类配体构筑的晶态多孔材料能与金属纳米组成双功能催化剂,建立了温和无氧条件下实现仲醇脱氢转化为酮的新途径。

3)电化学法制备晶态多孔薄膜材料

在国际上率先发展了电化学法制备羧酸类配体构筑的晶态多孔薄膜材料,有效提升了薄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首次发现穿插型晶态多孔薄膜材料的介电常数比其体相大三倍以上,有效提升了薄膜的机械性能、漏电性能;巧妙地采用电化学法将晶态多孔材料薄膜生长在导电基质表面,实现了对硝基爆炸物0.5 ppm的高检测度。

本项目已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1篇,其中J. Am. Chem. Soc.1篇、Angew. Chem. Int. Ed.1篇、Nat. Commun. 2篇,他引3538次,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被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尖杂志他引554次。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杰青、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主要完成人贡献:

曹荣:第一完成人,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为澳门银银河。项目主要负责人,也是项目整体设计者和和学术指导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承担项目设计、基金申请、实验指导、论文修改等方面的工作。6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对主要科学发现点123具有创造性贡献。

吴明燕:第二完成人,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为澳门银银河。2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第一),项目学术思想总指导,对主要科学发现点1具有创造性贡献。

袁大强:第三完成人,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为澳门银银河。2篇代表性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第二),参与羧酸配体构筑的多孔材料及其功能化关键学术思想的研讨和实施,对主要科学发现点1具有创造性贡献。

黄远标:第四完成人,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为澳门银银河。3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参与羧酸配体构筑的多孔材料及其功能化的关键学术思想的实施和论文写作,对主要科学发现点2具有创造性贡献。

李伟金:第五完成人,博士,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为澳门银银河。2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参与羧酸配体构筑的多孔材料及其功能化的关键学术思想的实施和论文写作,对主要科学发现点3具有创造性贡献。

3、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Jian-Dong Pang, Cai-Ping Liu, You-Gui Huang,Ming-Yan Wu*, Fei-Long Jiang,Da-Qiang Yuan*, Fa-Lu Hu, Kong-Zhao Su, Guo-Liang Liu, Mao-Chun Hong, Visualizing the Dynamics of Temperature- and Solvent-Responsive Soft Crystals,Angew. Chem. Int. Ed.,2016,55, 7478-7482.

(2)Jian-Dong Pang, Fei-Long Jiang,Ming-Yan Wu*, Cai-Ping Liu, Kong-Zhao Su, Wei-Gang Lu,Da-Qiang Yuan*, Mao-Chun Hong, A 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ultrahigh acetylene uptake capacity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Nat. Commun.,2015,6, 7575.

(3)Zhen-Gang Guo,Rong Cao*, Xin Wang, Hong-Fang Li, Wen-Bing Yuan, Guo-Jian Wang, Hao-Han Wu, Jing Li, A Multifunctional 3D Ferroelectric and NLO-Active 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J. Am. Chem. Soc.,2009,131, 6894-6895.

(4)Yuan-Biao Huang, Zu-Jin Lin,Rong Cao*,Palladium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Direct C2 Arylation of Indoles,Chem. Eur. J.,2011,17, 12706 – 12712.

(5)Yuan-Biao Huang, Song-Juan Liu, Zu-Jin Lin, Wei-Jin Li, Xin-Fa Li,Rong Cao*,Facile synthesis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amine-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catalytic for dehalogenation of aryl chlorides,J. Catal.,2012,292, 111-117.

(6)Yuan-Biao Huang, Min Shen, Xu-Sheng Wang, Peng-Chao Shi, Hong-Fang Li,Rong Cao*,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upported alloy nanocrystals as bifunctional catalysts: Toward cooperative catalysis,J. Catal.,2015,330, 452-457.

(7) Wei-Jin Li, Juan Liu, Zhi-Hua Sun, Tian-Fu Liu, Jian Lü, Shui-Ying Gao, Chao He,Rong Cao*, Jun-Hua Luo,Integr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into an electrochemical dielectric thin film fo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Nat. Commun.,2016,7, 11830.

(8) Wei-Jin Li, Jian Lü, Shui-Ying Gao, Qiao-Hong Li,Rong Cao*,Electrochemical prepar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ilms for fast detection of nitro explosives,J. Mater. Chem. A,2014,2, 19473-19478.

4、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5、推广应用情况: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面向工业废水重金属处理的环境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林璋、王瑞虎、吴智诚、洪杨平、李新雄、李超然、刘明辉

主要完成单位

澳门银银河、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提名推荐奖种

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推荐单位(专家)

澳门银银河

  1. 项目简介:

技术领域:环境化学处理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本项目主要针对工业废水重金属处理的环境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发明一种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发明所得到的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有机溶液以及染料等环境污染物具有高效去除能力,可作为水处理剂用于环境领域。获发明专利授权(ZL201510107130X)

  2. 发明一种针对含铅工业废水中的铅的去除及回收方法,该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直接用于含铅废水的处理中。获发明专利授权(ZL201310157392.8)

  3. 发明一种制造轻质、高比表面积、花球型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该发明合成得到的特殊形貌氢氧化镁可以用于印染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吸附、烟道气脱硫剂。获发明专利授权(ZL201310698274.8)

  4. 发明一种从稀土提炼废水中回收稀土的方法,选用镁基纳米材料通过离子交换形式从稀土提炼工业废水中回收稀土元素,稀土回收率达到98%以上。获发明专利授权。

  5. 发明一种从稀土提炼工业废水中提纯稀土的方法,如此经过多轮循环之后,稀土氧化物含量不断累加,最后通过酸溶处理可以实现稀土氧化物的快速分离提纯。获发明专利授权。

  6. 通过系统的研究纳米粒子在载体上的表面生长机制,优化制备工艺,成功合成出单重分布在载体孔内(平均粒径约为1.50 nm)和双重分布在孔内孔外的金属纳米粒子,实现了对负载的超细纳米粒子分布和位置的可控合成;同时,确立了载体的电子和立体效应对纳米粒子的性能影响规律,为纳米粒子可控制备和性能调控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上的依据。成果发表在ACS Nano201485352-5364上。

  7. 通过调控载体的构筑方法,实现了载体孔性质和金属纳米粒子位置和分布的精确调控,确立了孔性质对金属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利用具有相同拓扑结构和组分相同载体,系统研究了载体构筑方法对纳米粒子的生长机制调控,实现了单重分布在体相的超细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为纳米粒子的生长机制和性能调控提供了新方法。成果发表在ACS Catal.2015,5, 948-955上。

  8. 研究了代表性的硫化物纳米晶在表界面调控剂作用下的非传统生长机制与动力学,验证了生长机制会导致对纳米晶性能产生影响。这些研究为我们通过界面调控手段,合成特定环境纳米晶提供了理论支撑。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201013228),9528-9530

  9. 利用孔洞中抗衡阴离子的离子交换策略以及不同类型的阴离子对主体骨架的荧光猝灭效应,能够选择性地富集水中低浓度大尺度的重铬酸根离子,通过荧光性质的变化可对吸附离子的浓度进行检测。该研究不仅为重铬酸根离子检测、富集和去除提供了一类新材料,还为环境中重金属酸根阴离子消除引入提供了新思路。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20135213769-13773入选ESI Top 1%高被引频次论文。

  10.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复合材料Mg(OH)2支撑纳米级零价铁,nZVI颗粒成功地负载在自支撑的花状MgOH2的表面上。因此,Pb(II)的去除机制表明,Mg(OH)2可以有效分散nZVI颗粒,增强Pb(II)的还原并且自身可以充当吸附剂。Mg(OH)2的多重效果和nZVIMg(OH)2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这项工作的结果可以提供处理含铅(II)废水的替代技术。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577961-7969上。

2、主要完成人贡献:

林璋:第一完成人,项目主要负责人,项目整体设计者和指导者。对该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的第一项中的“精心设计的用于获得量子点开展具有目标发光特性的策略”、第三项发现“典型危废工业规模处理的技术”和第四项中“稀土工业废水中低浓度稀土离子的回收和提纯”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35的通讯作者,是专利1245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专利3的第二发明人。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

王瑞虎:第二完成人,项目整体设计参与者和指导者。对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的第一项中的“纳米晶的非平衡热力学生长机制”和第二项中的“重金属赋存的原位测量与动态过程探测”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124的通讯作者。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0%

吴智诚:第三完成人,参与发明专利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等方面工作。本项工作占本人总工作量90%。对第三项发现“典型危废工业规模处理的技术”和第四项中“稀土工业废水中低浓度稀土离子的回收和提纯”做出贡献。支持材料:发明专利1-5

洪杨平:第四完成人,参与本项目的实验设计与操作、专利撰写等方面的工作。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对第四项中“稀土工业废水中低浓度稀土离子的回收和提纯”做出贡献。支持材料:发明专利1-4

李新雄:第五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作,第二项中的“重金属赋存的原位测量与动态过程探测”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是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

李超然:第六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专利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是第三项发现“典型危废工业规模处理的技术”中的“工业废水中铅去除、回收的吸附剂的设计做出了贡献。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40%支持材料:发明专利2-4

刘明辉:第七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专利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是第三项发现“典型危废工业规模处理的技术”中的“零价铁负载于纳米氢氧化镁”上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作出贡献。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是代表性论文5的第一作者和专利5的第二作者。

3、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Li LY, Zhao HX, Wang JY, Wang RH. Facile Fabrication of Ultrafin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with Size and Location-Control in Click-Based Porous Organic Polymers[J]. ACS Nano, 2014, 8, 5352-5364.

[2]Li LY, Zhao HX, Wang RH.Tailorable Synthesis of Porous Organic Polymers Decorating Ultrafin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for Hydrogenation of Olefins[J]. ACS Catalysis,2015, 5, 948-955.

[3]Zheng JS, Huang F, Yin SG, Wang YJ, Lin Z, Wu XL, Zhao YB.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otoluminescence and oriented attachment growth mechanism of CdS quantum do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0, 132(28), 9528-9530.

[4]Li XX, Xu HY, Kong FZ. Wang RH.A Cation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Nanoscale Cages: Capture, Separ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bing of Cr2O72- via a Single-crystal to Single-crystal Process[J].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3, 52, 13769-13773.

[5]Liu MH, Wang YH, Chen LT, Zhang Y, Lin Z. Mg(OH)2supported 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enhancing the removal of Pb(II) from aqueous solution[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577961-7969.

4、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一种制造轻质、高比表面积、花球型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林璋,陈伦泰,王永好,吴智诚,洪杨平,黄嘉魁.ZL201310698274.8,授权时间:2017.08.25

[2]从稀土提炼工业废水中回收稀土的方法.林璋,洪杨平,吴智诚,李超然. ZL201310247058.1 .授权时间:2016.03.23

[3]一种从稀土提炼工业废水中提纯稀土的方法。洪杨平,林璋,黄丰,吴智诚,李超然.ZL201410242848.5.授权时间:2017.02.22

[4]工业废水中铅的去除及回收方法.林璋,李超然,吴智诚,洪杨平,王永净.ZL201310157392.8.授权时间:2018.6.15

[5]一种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林璋,刘明辉,王永好,陈伦泰,吴智诚.ZL201510107130X.授权时间:2016.9.14.

5、推广应用情况:

由澳门银银河所研发的相关面向工业废水处理专利技术:

1)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利用澳门银银河所研发的铅去除及回收方法的专利(工业废水中铅的去除及回收方法,专利号:ZL201310157392.8),实现了矿山废水、工业废水中低浓度含铅废水治理等多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对近三年公司使用该技术相关收益进行内部财务统计,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8225万元,新增利润合计1858万元。

2)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澳门银银河所研发的氢氧化镁纳米材料开发及除工业废水中铬钴镍等重金属应用专利技术(一种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510107130X; 一种制造轻质、高比表面积、花球型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698274.8),实现了公司关于化工、市政废水中低浓度含铬等重金属废水治理相关的多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近三年公司使用该相关技术内部财务统计,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5825万元,新增利润合计1638万元。

3)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采用澳门银银河研发的稀土回收与提纯专利(从稀土提炼工业废水中回收稀土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247058.1;一种从稀土提炼工业废水中提纯稀土的方法。专利号:ZL201410242848.5),完成中试试验生产线验证,实现稀土工业废水中低浓度稀土的高效富集回收。根据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对近三年公司使用该技术相关收益进行内部财务统计,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3415.93万元,新增利润合计2049.56万元。

综上,三家企业利用我所研发的相关面向工业废水处理专利技术,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为17465.93万元,新增利润为5545.56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和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重金属工业废水环境治理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为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实际的一步。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利用我所技术,回收了宝贵稀土资源,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中红外激光晶体中稀土离子光电耦合机理的优化设计

主要完成人

涂朝阳、王燕、游振宇、朱昭捷、李坚富

主要完成单位

中科院澳门银银河

提名推荐奖种

自然科学奖

提名推荐单位(专家)

中科院澳门银银河

  1. 项目简介:

3.0μm波段中红外激光是当前最缺乏、急需的光源,在大气污染监控、海洋探测、医疗、军事对抗、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Dy3+Ho3+Er3+等稀土离子激活的激光晶体是获得~3.0μm波段光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由于这些激活离子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光电耦合机理的科学难题:

  1. 激光上、下能级能隙较小,无辐射跃迁几率较大;

  2. 存在有其他多个强烈竞争的发光跃迁渠道;

  3. 激光下能级荧光寿命长于上能级寿命,导致了跃迁自终止效应;

  4. 对于泵浦源的吸收效率较低。

导致了该波段激光输出功效低下,难于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优化调控稀土离子能级之间光电耦合机理,有望解决上述科学难题。为此,探索了晶体结构组成与激光性能的构效关系,总结出结构组成条件,筛选了具有低声子能量、弱-声耦合及合适偶晶场的一系列镓酸盐和铝酸盐作为基质材料,生长出Dy3+Ho3+Er3+等及其敏化离子共掺的大尺寸、优质激光晶体,测试研究了物化与光谱性能,获得了一整套实用的光谱参数,探索了激活离子浓度荧光效应及共掺离子的敏化机理,从而优化了离子掺杂及其光电耦合机理,并采用合适的泵浦源进行激光实验研究,实现了该波段高效的激光输出,有效地解决了相关的科学难题,获得了以下的创新成果:

  1. 首次研究了Dy3+Ho3+Er3+及其敏化离子共掺Gd3Ga5O12Sr/CaGd/LaGa3O7CaY/GdAlO4YAlO3LuYSGG等激光晶体,CaLaGa3O7是全新的基质材料。

  2. 首次使波段激光下能级寿命短于上能级寿命,抑制了自终态效应(如Er:Pr:GGG晶体),在Nd共掺晶体中,还发现Nd既能把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激活离子,还能去激化下能级粒子,有效抑制自终态效应。

  3. 首次实现了氧化物晶体在该波段的荧光发射(如Dy:YAlO3晶体实现了3.3~3.4 um荧光发射)。

  4. 首次实现了Er激活的3 um中红外微片单纵膜和多波长激光输出(如Er:Pr:GGG晶体),并首次将二维材料应用于中红外激光实验中,实现了3 umQ激光输出。

  5. 首次采用结晶生长的化学键合理论指导晶体生长,探索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介尺度行为,以及晶体生长

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模拟晶体生长形态,设计优化晶体生长速率和方向等,获得大尺寸、优质

晶体。

该项研究成果在SCI收录的国际核心刊物发表了近47篇论文,他引了232次,并获得了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承担或完成了国家、中科院、福建省基金重点、面上等5个项目,培养了6名博士生,另外,有4名研究骨干分别晋升为正、副研究员和高级实验师。

  1. 主要完成人贡献:

涂朝阳:第一完成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案进行设计,组织项目组人员实施研究攻关,实时分析实验结果并不断改进实验技术路线与方案,并负责总结、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王燕:第二完成人,主要负责晶体物化、光谱性能的测试研究。

游振宇:第三完成人,主要负责晶体生长与激光性能的测试研究。

朱昭捷:第四完成人,主要负责晶体生长与光谱性能测试研究。

李坚富:第五完成人,主要负责晶体生长研究。

  1.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Zhaojie Zhu, Huiyi Zeng, Jianfu Li, Yan Wang, Zhenyu You, Zixiang Huang  and ChaoyangTu*, Benefit of Pr3+ Ions to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Pr3+/Er3+: CaGdAlO4 Crystal for 2.7 μm Laser,Optics Letters, 2012, 37(23) 4838-4840; 

  2. Yan Wang, Jianfu Li, Zhaojie Zhu, Zhenyu You, Jinlong Xu, and Chaoyang Tu*, Dual function of Nd3+in Nd,Er:LuYSGG crystal for LD pumped ~3.0 μm mid-infrared laser, Optics Express, 2015,23(14): 18554-18562;  

  3. Zhenyu You, Yan Wang, Jinlong Xu, Zhaojie Zhu, Jianfu Li, Hongyan Wang, Chaoyang Tu*, Single-longitudinal-mode Er:GGG microchip laser operating at 2.7 μm,Optics Letters, 2015, 40(16):3846-3849; 

  4. Yan Wang, Jianfu Li, Zhaojie Zhu, Zhenyu You, Jinlong Xu, and Chaoyang Tu*Bulk Crystal Growth,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ure and Er3+-Doped SrLaGa3O7 Single Crystals,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16, 16: 2289-2294;

  5. Yan Wang, Jianfu Li, Zhaojie Zhu, Zhenyu You, Jinlong Xu, and Chaoyang Tu*Activation effect of Ho3+ at 2.84 μm MIR luminescence by Yb3+ ions in GGG crystal,Optics Letters, 2013, 38( 20): 3988-3990; 

  6. Zhaojie Zhu, Huiyi Zeng, Jianfu Li, Yan Wang, Zhenyu You, Zixiang Huang  and Chaoyang Tu*, Growth,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Crystal CaErAlO4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2.7μm Microchip Laser, CrystEngComm., 2012, 14:7423–7427; 

  7. Yan Wang, Congting Sun, Chaoyang Tu* and Dongfeng Xue*, Applying the chemical bonding theory of single crystal growth to a Gd3Ga5O12Czochralski growth system: both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controls of the mesoscale process during single crystal growth,CrystEngComm., 2015, 17: 2929-2934

  8. Shaozhen Lv, ZhaojieZhu , YanWang , ZhenyuYou , JianfuLi ,Chaoyang Tu*,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Ho3+/Er3+:CaYAlO4and Eu3+/Er3+:CaYAlO4crystals for 2.7 μm emission,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3, 144: 117-121

  1.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一种中红外激光晶体Yb:Er:Eu:LaYSGG,专利号:ZL 201410400312.1

  2. 一种新型铒镱共掺的钆镓石榴石中波红外激光晶体,专利号:ZL 201110261183.9

  1. 推广应用情况: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大功率永磁伺服驱动电机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

汪凤翔、卢友文、梁泊山、柯栋梁、夏安俊、林玉祥

主要完成单位

澳门银银河、福建亚南电机有限公司

提名推荐奖种

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推荐单位(专家)

林文雄、陈文哲

  1. 项目简介:

围绕“十三五”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战略部署,本项目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大功率永磁伺服驱动电机系统的自主研制,通过伺服驱动电机的本体磁路、冷却系统、制造工艺的优化和设计,以及伺服驱动装置的硬件系统、控制算法、软件功能、节能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突破高功率密度、低谐波含量、高精度控制、快速响应、高效率等关键核心技术指标,完成1537kW大功率永磁伺服驱动电机系统的自主研制,并实现电机系统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目的。

  1. 主要完成人贡献:

汪凤翔:第一完成人,负责项目总体规划、指导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及高性能磁场定向控制、能量回馈控制等控制系统的核心算法设计,提高电机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卢友文:第二完成人,负责电机系统产业化方案,以及伺服电机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散热强度和功率密度,大大降低电机体积和重量;

梁泊山:第三完成人,协助电机系统产业化方案,以及负责伺服电机制造工艺优化设计,简化电机制造工艺,提高电机可靠性;

柯栋梁:第四完成人,配合成果转化,以及负责最大转矩电流比、弱磁控制等高性能电机控制算法,实现电机系统快速响应和高速控制;

夏安俊:第五完成人,负责多功能软件方案,提高硬件集成度和采样精度;

林玉祥:第六完成人,负责电机磁路设计,降低反电动势谐波和转矩脉动。

  1.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Fengxiang Wang, A. Davari, Z. Chen, D. Khaburi, J. Rodriguez, R. Kennel,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 of Induction machine with a Robust Adaptive Observe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64, no. 4, pp: 2631-2641, 2017.SCIEI检索)

  2. Fengxiang Wang, S. Li, X. Mei, W. Xie, J. Rodriguez, R. Kennel, ‘Model Based Predictive Direct Control Strategies for Electrical Drives: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PTC and PCC Method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Vol.11, no.3, pp: 671-681, 2015.SCIEI检索)

  3. Fengxiang Wang, Z. Zhang, J. Wang, J. Rodriguez, ‘Sensorless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 for Electrical Drives’,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Vol.11, no.5, pp: 885-892, 2017.SCIEI检索)

  4. Fengxiang Wang, Z. Chen, P. Stolze, M. Trincado, J. Rodriguez, R. Kennel,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and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 (PTC)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ical Drives’,European Power Electronics and Drives Journal (EPE)Vol.25, no.1, pp: 12-21, 2015.SCIEI检索)

  5. Fengxiang Wang, J. Wang, L. Yu, ‘Robust Time Delay Compensation for DTC-Based Induction Machine Systems via Extended State Observers’,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 Vol.18, no.3, pp: 736-745, 2018.SCIEI检索)

  6. Fengxiang Wang, X. Mei, J. Rodriguez, R. Kenne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Electrical Drive Systems-An Overview’,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Vol.1, No.3, Sep. 2017.EI检索)(电工技术学报英文版,特邀约稿论文Invited Paper

  7. Y. Tang, Y. He,Fengxiang Wang*, D. Lee, J. Ahn, R. Kennel,’ Back-emf-based sensorless control system of hybrid srm for high-speed operation’,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Vol.12, no.6, pp: 867-873, 2018.(通讯作者,SCIEI检索)

  1.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发明专利:汪凤翔柯栋梁、黄东晓、陶鹏、于新红,一种新型的抗积分饱和PID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1510825095.5

  2. 发明专利:汪凤翔、梅雪竹、柯栋梁,一种异步电机无传感器预测转矩控制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510404821.6

  3. 发明专利:梁泊山,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复合型ISG发电驱动双电机总成。(专利号:ZL2015102022508

  4. 发明专利:梁泊山、卢友文,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水冷机壳。(专利号:ZL2012101555785

  5. 发明专利:段福海、梁泊山、孙玉凤,一种纯电动清扫车集成两档变速箱的驱动电机。(专利号:2014101471350

  6. 发明专利:段福海、梁泊山、孙玉凤,一种混合动力客车集成双行星轮制动离合器的双电机总成。(专利号:2014101492770

  7. 发明专利:范勇、黄祥曦、林玉祥,一种快速装拆的电机风扇结构。(专利号:2014105384544

  8. 实用新型:汪凤翔、于新红、梅雪竹、张少煌,一种汽车发电智能控制系统。(专利号:ZL201520788763.7

  9. 实用新型:于新红,柯栋梁,张少煌,黄东晓,汪凤翔,一种新型电动汽车高压检测装置。(专利号:ZL 201720697019.5

  10. 实用新型:何龙,李政,胡国庆,张少煌,汪凤翔,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器电路板自动测试装置。(专利号:ZL 201720763975.9

  1. 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客车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通过伺服驱动电机的本体磁路、冷却系统、制造工艺的优化和设计,以及伺服驱动装置的硬件系统、控制算法、软件功能、节能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实现了产品高功率密度、低谐波含量、高精度控制、快速响应、高效率等关键核心技术指标的突破。自20159月截止至今,在厦门金龙、时代电机等公司进行推广应用 “大功率永磁伺服驱动电机系统”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已新增产值4600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纳米粒子增强增韧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

卓东贤、马林、王剑磊

主要完成单位

澳门银银河

提名推荐奖种

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推荐单位(专家)

澳门银银河

  1.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两方面开展。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从树脂基体和碳纤维-树脂界面两方面展开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形成了最终协同增强的方案,即利用橡胶弹性体CTBN增韧环氧树脂基体、表面处理VGCF和碳纤维和自过滤高压微射流分散的VGCF水溶液在碳纤维布上形成VGCF膜达到高含量填充。在这几个因素协同基础上,制备了性能优异的纳米增强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同时也完善了此方面的理论,为以后此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针对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问题,效仿生物复合材料的构筑原理,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引入纳米尺度的纳米微晶纤维素作为增强体构筑逾渗网络结构,实现了在较低填充量下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效果。首先,通过酸水解法成功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并开发出一种规模化收集纳米微晶纤维素的装置;接着利用静电作用和植物纤维增强体的“过滤”作用,通过研究纳米微晶纤维素的表面改性效果,获得了纳米微晶纤维素/植物纤维多尺度增强体,并以此为增强体构筑了高性能植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提出了多尺度纤维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

  1. 主要完成人贡献:

卓东贤:第二完成人,新型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改性设计,新型纳米粒子和橡胶弹性体协同增韧增强体系的开发。本人工作量占本项工作80%,对项目的所有创新点做出贡献。

马林:第三完成人,纳米微晶纤维素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化学修饰技术对纳米微晶纤维素和植物纤维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本人工作量占本项工作80%,对项目的所有创新点做出贡献。

王剑磊:第四完成人,纳米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及分析。本人工作量占本项工作60%,对纳米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创新点做出贡献。

  1.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Ma, L., et al., Improving the interlaminar properties of polymer composites using a situ accumulation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multi-scale reinforcement of carbon nanofibers/carbon fibers.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15. 72: p. 65-74.

  2. Ma, L., et al., Cellulosic nanocomposite membranes from hydroxypropyl cellulose reinforced by cellulose nanocrystals. Cellulose, 2014. 21(6): p. 4443-4454.

  1.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一种高含量碳纳米管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ZL2013100671336

2)一种大批量制备石墨烯的方法,ZL2012100283321

3)一种单丝级混纤毡制备装置,ZL2014204592723

  1.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开发的自过滤技术和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专利技术,在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中试试验与工程产业化研究,并在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线。这提高了企业的相关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促进我省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我省在国内及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类分子筛功能材料研究

主要完成人

张健、王飞、张海霞、康遥、谭衍曦

主要完成单位

澳门银银河

推荐奖种

自然科学奖

推荐单位

澳门银银河

  1. 项目简介:

无机分子筛材料因特有的吸附/分离和催化等功能在工业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应用,历经了几十年的研究发展依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类分子筛功能材料研究旨在突破无机分子筛材料结构限制,结合更丰富的功能基元去拓宽分子筛材料的应用。本项目从模拟无机分子筛材料的结构特点出发,设计发展了系列通过金属与有机配体连接构筑的新型类分子筛材料,系统探索了这类新材料在吸附/分离与催化相关领域的功能应用。取得以下重要突破:

1)提出了多种类分子筛结构设计策略,解决了在微孔骨架结构中结合氧化或还原功能单元的难题,首次获得了断键型类分子筛材料(代表性论文12)。首次在金属咪唑类分子筛结构骨架中结合了氧化活化功能的MoO4四面体单元,实现了高效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至苯甲醛。通过含B—H键的三齿硼咪唑配体与金属的四面体组装,获得的类A型沸石分子筛化合物能原位还原金属离子成纳米粒子。

2)突破了沸石分子筛材料在孔径与比表面积方面的局限,实现了类分子筛结构中复合

单元的结合,达到协同催化效果(代表性论文34)。利用四面体Cu4I4簇作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直线型配体三乙烯二胺的连接成功合成了一例具有分子筛型MTN拓扑的簇基类分子筛,实现了孔径突破(达2.6 nm);利用四面体Cu4I4簇和多种含不饱和配位点的过渡金属簇设计合成的簇基类分子筛化合物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

3)拓展了类分子筛材料的分离与催化应用,获得了系列高性能类分子筛材料(代表性论文5678)。合成了水稳定的类分子筛材料能够高效分离水中重铬酸离子;在类分子筛结构中实现了活性金属的有效掺杂,获得了高效光催化功能材料;发展了在类分子筛结构中的分区效应,实现了对气体小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与分离。

本项目已发表J. Am. Chem. Soc.2篇,IF=14.36),Angew. Chem. Int. Ed.(3篇,IF=12.10)Chem. Soc. Rev.(1, IF=40.18),Coord. Chem. Rev.(1篇,IF=14.50)Chem. Mater.(2篇,IF=9.89)Chem. Commun.(13篇,IF=6.29)等重要论文35篇,论文被包括Chem. Rev.Chem. Soc. Rev.等重要期刊他引2077, 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874次。第一完成人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先后获得第十一届福建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及获得第十九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主要完成人贡献:

张健,第一完成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研究总体思路、计划与方案,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工作。提出本项目的关键学术思想与研究思路,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类分子筛材料研究,同时参与实验研究。完成论文学术思想方面的撰写、是全部发现点的主要完成人,对全部发现点均作出创造性贡献,是所有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投入本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90%

王飞,第二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是代表性论文1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23的第二作者。发展了多种类分子筛材料的结构组装策略:合成了首例同时具有无机四面体和金属有机四面体的杂化型类分子筛材料;首次合成了同时具有二价的八面体金属中心和三价四面体中心的类分子筛材料;合成了含多个活性位点的类分子筛材料,可高效捕获二氧化碳。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张海霞,第三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是代表性论文2的第一作者。利用拓扑设计思想,通过含B—H键的三齿硼咪唑配体和羧酸与四面体金属中心组装,首次实现了断键型A型分子筛材料的合成,该材料的B—H键能原位还原金属离子成纳米粒子。通过三齿硼咪唑配体与四面体金属中心直接组装,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选择性吸附小分子碳烃的微孔材料。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康遥,第四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结果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是代表性论文3的第一作者。借鉴有机不对称合成思想,通过光学纯溶剂诱导一例微孔配位聚合物的不对称催化结晶。利用四面体Cu4I4簇作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直线型配体三乙烯二胺的连接成功合成了一例具有分子筛型MTN拓扑的簇基类分子筛,实现了孔径突破(达2.6 nm)。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谭衍曦,第五完成人。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总结、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是代表性论文48的第一作者。首次将四面体Cu4I4簇和多种含不饱和配位点的过渡金属簇结合在一起,设计合成的杂簇基类分子筛化合物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利用类分子筛材料结构的柔性,离子交换性以及结构穿插的特点,实现了高选择性捕获二氧化碳的性能。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3、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F. Wang,# Z. S. Liu,# H. Yang, Y. X. Tan,J. Zhang*,“Hybrid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with Catalytically Active TO4Building Blocks”,Angew. Chem. Int. Ed.2011,50,450-453.#共同第一作者。)

  2. H. X. Zhang, F. Wang, H. Yang, Y. X. Tan,J. Zhang,* X. Bu*, “Interrupted Zeolite LTA and ATN-type Boron Imidazolate Framework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1884-11887.

  3. Y. Kang, F. Wang, J. Zhang*, X. Bu, “Luminescent MTN-type Cluster-Organic Framework with 2.6 nm Cages”, J. Am. Chem. Soc. 2012, 134, 17881-17884.

  4. Y.-X. Tan, Y.-P. He, J. Zhang*, “Cluster-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for High Efficient Addition Reaction of Diethylzinc to Aromatic aldehydes”, Chem. Mater. 2012, 24, 4711-4716.

  5. H.-R. Fu, Z.-X. Xu, J. Zhang*, “Water-st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Fast and High Dichromate Trapping via Single-Crystal-to-Single-Crystal Ion-exchange”, Chem. Mater. 2015, 27, 205–210.

  6. T. Wen, D.-X. Zhang, J. Liu, R. Lin, J. Zhang*, “Multifunctional Helical Cu(I)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Mechanochromic, Sensing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Chem. Commun.2013,49, 5660-5662.

  7. H. Yang, X. He, F. Wang, Y. Kang,J. Zhang*,“ Doping Copper into Microporous ZIF-67 for Enhancing Gas Uptake Capacity and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J. Mater. Chem.2012,22, 21849-21851.

  8. Y. X. Tan, Y. P. He,J. Zhang*,“Pore Partition Effect on Gas Sorption Properties of an anion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Exposed Cu2+ Coordination Sites”,Chem. Commun.2011, 47,10647-10649.

  1.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推广应用情况: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候选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南瓜蛋白的结构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

谢捷明、陈明晃、黄鹤光、许春森、王丛菲、刘庭波、侯晓敏、阚文忠、孙建成、陈荔清

主要完成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澳门银银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提名推荐奖种

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推荐单位(专家)

福建医科大学

  1. 项目简介:

主要本项目属于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从南瓜果肉中分离纯化新的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南瓜蛋白(cucurmosinCUS),并系统地进行结构和抗肿瘤作用研究。

CUS晶体结构包含2个结构域:由7α-螺旋和8β-折叠构成的N端大结构域和3α-螺旋和2β-折叠组成的C端结构域;CUS2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RNA-N糖苷酶活性中心,Asn225为糖基化位点。CUS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而对人正常肝细胞株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小,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CUSSTI571、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吉西他滨及吉非替尼等多种临床药物均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CUS对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逆转耐药性作用;CUS对多种人肿瘤小鼠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鼠原位肝癌和胰腺癌的抑瘤率分别达77%59%CUS可下调K562细胞P210bcr/abl蛋白水平和c-Myc表达、下调HepG2细胞bcl2/bax的比率和激活caspase-3、下调胰腺癌细胞的EGFRPDGFRNotch等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抑制其下游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出重组CUS,与纳米抗体7D12构建的重组免疫毒素rE/CUS,对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靶向杀伤作用。

本项目首次报道南瓜蛋白的制备、结构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成果。南瓜蛋白是具有高效抗肿瘤作用的新的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一、二、三级结构确定,可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并可进行结构改造和用于制备免疫毒素,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临床应用前景。

本项目拥有多项南瓜蛋白抗肿瘤作用的专利,为南瓜蛋白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知识产权保障;本项目的一些技术方法(如制备南瓜蛋白的阳离子交换层析一步法、建立胰腺癌原位模型的瘤块包埋胶封接种法)在多家单位的科研课题组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 完成人贡献:

    序号

    姓名

    性别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学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谢捷明

    教授

    硕士

    福建医科大学

    总体负责南瓜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南瓜蛋白原核表达和制备免疫毒素

    2

    陈明晃

    副研究员

    学士

    澳门银银河

    总体负责南瓜蛋白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3

    黄鹤光

    主任医师

    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负责对南瓜蛋白抗胰腺癌作用的部分研究

    4

    许春森

    主任医师

    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南瓜蛋白抗胰腺癌作用的实验主要实施者之一、论文撰写

    5

    王丛菲

    主治医师

    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南瓜蛋白抗胰腺癌作用体内外实验的主要实施者之一,撰写论文。

    6

    刘庭波

    主任医师

    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负责对南瓜蛋白抗白血病作用的部分研究

    7

    侯晓敏

    副教授

    博士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负责南瓜蛋白的制备和结构解析、论文撰写

    8

    阙文忠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

    南瓜蛋白抗肝癌作用的主要实验实施者、论文撰写

    9

    孙建成

    讲师

    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

    参加南瓜蛋白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作用研究实验,撰写论文

    10

    陈荔清

    研究员

    硕士

    澳门银银河

    负责南瓜蛋白晶体结构分析

  2.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Chen MH, Ye XM, Cai JH, Lin Yujuan. Crystallization and preliminary crystallographic study of cucurmosin ,a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from the sarcocarp of cucurbita moschata[J]. Acta Crystallogr D Biol Crystallogr.2000,56(Pt 5):665-6.

2Xiaomin Hou, Edward J.Meehan, Jieming Xie, Mingdong Huang, Minghuang Chen*, Liqing Chen. Atomic resolution structure of cucurmosin, a novel type 1 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 from the sarcocarp of Cucurbita moschata[J]. J Struct Biol, 2008,164(1):81-87.

3Zhang B, Huang H, Xie J*, Xu C, Chen M, Wang C, Yang A, Yin Q. Cucurmosin induces apoptosis of BxPC-3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via inactiv- ation of the EGFR signaling pathway[J].Oncol Rep,2012,27(3):891-7.

4Xie J*,Que W,Liu H,Liu M,Yang A,Chen M.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cucurmosin on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J]. Mol Med Report,2012,5(1): 196-201.

5Xie J*, Wang C, Yang A, Zhang B, Yin Q, Huang H and Chen M. Cucurmosin kills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SW-1990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J].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2013, 13(6):952-6.

6Jieming Xie*, Congfei Wang, Baoming Zhang, Aiqin Yang, Qiang Yin, Heguang Huang, Minghuang Chen. Cucurmosin induces the apoptosis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FPAC-1 cells by inactivating the PDGFR-β signalling pathway[J].Pharmacological Reports,2013,65(3):682-8.

7Congfei Wang, Aiqin Yang, Baoming Zhang,Qiang Yin, Heguang Huang,Minghuang Chen, Jieming Xie*. Pancreatic cancer PANC-1 cells growth inhibited by cucurmosin singly and combined with EGFR targeted drug[J].Pancreas,2014,43(2):291-7.

8Congfei Wang, Wei Zhang, Mingjuan Fu, Aiqin Yang, Heguang Huang*, Jieming Xie*. Establishment of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gemcitabineresistant cell line with ribbonu- cleotide reductase overexpression[J].Oncol Rep,2015,33(1):383-90.

  1.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谢捷明,陈明晃,.南瓜蛋白在制药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ZL200510119741.2, 2005-11-03

2陈明晃,谢捷明,.南瓜蛋白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 ZL 03143382.0,2003-09-29

3谢捷明,陈明晃.南瓜蛋白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70569.X2008-01-31

4陈明晃,谢捷明.南瓜蛋白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ZL200910174273.7,2005-11-03

5陈明晃,谢捷明.南瓜蛋白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ZL201010166688.2,2005-11-03

6谢捷明,陈明晃.南瓜蛋白在制备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66686.3,2005-11-03

7谢捷明,陈明晃.南瓜蛋白在制备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66697.1,2005-11-03

  1. 推广应用情况:

南瓜蛋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以其为效应分子的免疫毒素具有潜在抗肿瘤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因此本项目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南瓜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本项目的一些技术方法,如南瓜蛋白的制备方法、胰腺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改良的肿瘤细胞分离和药敏试验法、改良的悬浮细胞MTT法等已被多个单位的课题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王金海课题组采用本项目中南瓜蛋白液相层析一步法制备CUS2,提高了效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医院:欧阳东课题组采用本项目建模方法建立了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的胰腺癌原位模型,提高了效率。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王进胜课题组采用本项目的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增殖抑制检测法,用于乳腺癌的体外药敏试验的研究工作中,提高了效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