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彭章泉研究员应中科院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邀请访问福建物构所,作了题为《锂-氧电池反应原理》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彭章泉研究员对锂-氧电池反应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加深研究人员对这种新型化学电源的认识,从源头出发,解决锂-氧电池的瓶颈问题,进而推动实用化进程;报告后他还与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彭章泉研究员于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2000年和2003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分别获分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任洪堡研究员(激光化学),2006年至2007年在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自由基电化学),2007年至2012年在英国圣安德鲁大学担任研究助理(锂-氧电池),2012年起在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其中,2004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03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八完成人)。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涉及基础电化学、现场光/质谱电化学、锂-离子/锂-氧电池。他发表了40余篇论文和1本书的章节,包括Science, Nat. Mater., Nat. Chem.,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Nano Lett.等高质量期刊。
(谢奎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