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璋研究员
更新日期:2009-07-22  

林璋,女,19716月生,汉族,博士,研究员。1993年获厦门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96年获澳门银银河硕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博士学位(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92004年博士后。2004年至今为澳门银银河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现兼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生部主任。2010年获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获中科院新兴与交叉科学布局试点项目人才项目资助,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林璋博士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S&TChem. Commun.NanoscaleJPCB等杂志发表SCI论文近百篇(综述3篇),影响因子>6论文11篇,影响因子大于3论文44篇(通讯作者22篇),被他人引用约900次。授权和受理国内外专利8项。一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级青年科技奖两项。发表的有关铬渣处理的工作(Angew. Chem. Int. Ed.以及以AFM研究微生物- ZnO相互作用的工作(Chem. Commun.一发表均被Nature China选为研究亮点。有关纳米晶取向接合生长动力学研究的综述论文在Nanoscale发表后当月点击下载最高(下载500多次)。受国际水协会邀约,为“Nanotechnology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一书撰写专章。受科学出版社邀约,为《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写专著,题为《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目前担任化学学报编委、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纳米环境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放射化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秘书)、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ElsevierSpringerSCI国际刊物审稿专家。 

联系电话: 0591-83705445  传真: 0591-83705474  E-mail: zlin@fjirsm.ac.cn

研究方向:围绕能源与环境问题,侧重利用前沿纳米技术和理论,实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化学、材料和环境科学相结合。目前主要研究:

1.  纳米材料生长、相变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

2.  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3.  纳米材料的宏量合成及工程化应用探索;

4.  微生物矿化重金属的机理机制。 

招生专业: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

主要科研成果: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与控制研究,在结合纳米与生物技术处理铬污染的两方面的研究中,均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成果:

1)通过表界面调控纳米晶取向接合集体相变快速生长的基础研究,揭示了在纳米晶快速长大过程中重金属纳米污染物的消除规律,提出了利用表界面调控纳米晶快速生长来处理环境有害纳米废弃物的思路。将此原理成功应用于我国氯酸盐行业典型纳米铬渣处理难题的解决,在企业完成中试示范线建设。实现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将污染物转换为环保产品这一绿色循环经济的目的。相关基础研究结果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发表并得到高度评价,铬渣处理的工作一发表即被Nature China选为研究亮点。依据上述成果所申请的相关专利,已在相关企业铬渣处理中试示范线建设中得到了实施,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有关铬渣处理的工作近期被环境领域综述杂志大篇幅引用并被认为是纳米污染物脱毒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有关纳米晶取向接合生长动力学研究的综述论文在Nanoscale发表后当月点击下载最高(下载500多次)。在利用纳米材料快速相变来处理低浓铬污染的基础研究中,因发展出能同时满足环境友好、高吸附力、重金属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纳米吸附剂的使用思路,2011受国际水协会(IWA)邀约“Nanotechnology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一书撰写专章。近期受科学出版社邀约为《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写专著,题目《纳米材料生长动力学及其环境应用》。

2)针对铬的微生物修复中还原容易但固定困难瓶颈问题,探索了微生物还原和固定铬的微观过程,阐明了微生物固定铬的配位机制,首次提出通过调控体系中氨基酸含量来实现微生物高效固定铬的原理,并据此给出对铬固定的普适性方法。拓展原子力显微方法学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形成了利用纳米技术研究环境问题的特色。利用有关原子力显微方法学研究微生物-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工作入选“AFM全球年度技术竞赛”2007年挂历图片。有关铬和铀的微生物矿化的研究的综述论文发表在Element上。

2006年以来,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面上/青年项目共5项;负责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重点方向项目课题、院长基金项目、中科院新兴与交叉科学布局试点项目人才项目各1项;负责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省环保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各1项。 

荣誉称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9)福建省巾帼建功荣誉称号(2006年);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08年);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2009年);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福建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优秀会员(2010年);中科院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12年)。

人才培养:目前课题组已形成了包括8名研究助手和9名研究生在内的年轻、精干的研究团队,其中助理研究员6人,研究实习员2人。已培养博士6名,硕士6名,目前指导研究生9人,其中博士生4人,硕士生5人。培养学生中张静博士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7年),刘炜珍博士获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2008年)。此外,课题组先后有3名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4名成员获得了福建省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资助。

代表作:

1. Zhang, J., Lin, Z.*, Lan, Y.Z., Ren, G.Q., Chen, D.G., Huang, F.*, Hong, M.C. (2006) A multistep oriented attachment kinetics: Coarsening of ZnS nanoparticle in concentrated NaO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39), 12981-12987.

2.  Zheng, J.S., Huang, F.*, Yin, S.G., Wang, Y.J., Lin, Z.*, Wu, X.L., Zhao, Y.B.* (2010)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otoluminescence and oriented attachment growth mechanism of CdS quantum do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2(28), 9528-9530.

3.  Liu, W.Z., Huang, F., Liao, Y.Q., Zhang, J., Ren, G.Q., Zhuang, Z.Y., Zhen, J.S., Lin, Z.*, Wang, C. (2008) Treatment of CrVI containing Mg(OH)2 nanowaste.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47(30), 5619-5622.

4.  Liu, W.Z., Huang, F., Wang, Y.J., Zou, T., Zheng, J.S., Lin, Z.* (2011) Recycling Mg(OH)2 nanoadsorbent during treating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CrVI.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5(5): 1955-1961.

5.  Cheng, Y.J., Yan, F.B., Huang, F., Chu, W.S., Pan, D.M., Chen, Z., Zheng, J.S., Yu, M.J., Lin, Z.*, Wu, Z.Y.* (2010) Bioremediation of Cr(VI) and immobilization as Cr(III) by Ochrobactrum anthropi.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4(16), 6357-6363.

6.  Lin, Z., Gilbert, B., Liu, Q.L., Ren, G.Q., Huang, F.* (2006) A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nanophase mater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28(18), 6126-6131.

7.  Lin, Z., Strother, T., Cai, W., Cao, X.P., Smith, L.M. and Hamers, R.J.* (2002) DNA attachment and hybridization at the silicon (100) surface. Langmuir 18(3), 788-796.

8.  Lin, Z., Wang, C., Feng, X.Z., Liu, M.Z., Li, J.W. and Bai, C.L.* (1998) The observation of the local ord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permidine-condensed DNA: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polarizing microscopy studie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6(13), 3228-3234.

9.  Zhang, J., Huang, F.*, Lin, Z.* (2010) Progress of nanocrystalline growth kinetics based on oriented attachment. Review, Nanoscale 2, 18-34.

10. Holman, H.Y.N.*, Wozei, E., Lin, Z., Comolli, L.R., Ball, D.A., Borglin, S., Fields, M.W., Hazen, T.C. and Downing, K.H. (2009) Real-time molecular monitoring of chemical environment in obligate anaerobes during oxygen adaptive respons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31), 12599-12604.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通过科研来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挑战自我的学子以及对科研兴趣的实习生。

 

 

Baidu
sogou